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

“诏书”等甘肃出土汉简首次巡展辽博

  • 生活
  • 2025-03-31 08:39:04
  • 12
  • 更新:2025-03-31 08:39:04

澎湃新闻获悉,“简述中国——甘肃出土汉简精品展”近日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幕,展品共计253件(组),其中文物248件,仿制品5组,展览从简牍发现的历史、简牍中壮阔的丝路故事、汉代边塞人家的日常生活、汉简中蕴含的书法艺术出发,以简牍为媒介,解码古代甘肃地区独特的文化基因,全面、生动地展现简牍里的丝路文明与中华智慧,展出重点文物包括“诏书”木楬、“甲渠候官”木简、“悬泉置”木简等。

展览现场

简牍是纸张未发明之前,中国古人最主要的文字书写载体之一。简牍由剖截成规则片状的竹子、木材制作而成。至迟从3000多年前的商代开始,中国人就将简牍和丝织品制成的“帛”作为主要书写载体,尤以简和牍的使用最为广泛。一般来说,以竹制的称为“简”,以木制的称为“牍”;或细条形的称简(简札),方形的称牍(方牍)。古人因地制宜,南方地区盛产竹,故简牍多为竹质,西北地区因为竹稀少,人们就多以松、胡杨和红柳等制做简牍。简牍一般出土于长城烽隧遗址、墓葬和废弃水井。简牍所承载的文字图画,真实可靠地反映着古代社会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形式、社会现象及民众生活。简牍,作为中华文明的有力见证,记录着丰富的社会百态和历史传承。

展览现场

20世纪以来,全国各地先后出土简牍数量约30万枚,其中甘肃省就出土了近7万枚。甘肃简牍博物馆是目前中国汉简藏量最大的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各类文物50129件/套,三级以上珍贵文物31943件/套,一级文物1679件/套。馆藏文物以简牍为主,有天水放马滩秦简、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敦煌马圈湾汉简、悬泉汉简及魏晋简牍等共计近4万枚。与简牍相伴出土的纸张、丝织品、木器、漆器、铁器、骨器、陶土器等文物1万余件。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分为“简牍时代”“简述丝路”“边塞生活”和“简牍墨韵”四个单元。展出重点文物包括“诏书”木楬、“甲渠候官”木简、“悬泉置”木简等。

“诏书”木楬 汉 甲渠候官遗址出土 甘肃简牍博物馆藏

木简  汉 肩水金关遗址出土 甘肃简牍博物馆藏

两行  汉 悬泉置遗址出土 甘肃简牍博物馆藏

觚  汉 甲渠候官遗址出土 甘肃简牍博物馆藏

 

“甲渠候官”木简 汉 甲渠候官遗址出土 甘肃简牍博物馆藏

“悬泉置”木简 汉 悬泉置遗址出土 甘肃简牍博物馆藏

候粟君所责寇恩事册 汉 甲渠候官遗址出土 甘肃简牍博物馆藏

辽宁省博物馆馆长王筱雯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近年来,辽博致力于推动博物馆界的交流合作与区域联动,努力提升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打造更加立体的文明叙事体系。此次展览加强了辽宁与甘肃两省文化交流,让辽宁广大观众深入了解灿烂璀璨的丝路文明。

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介绍了目前中国汉简藏量最大的专题类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并表示此次展览是“简述中国”系列展览在国内巡展的首次亮相,对于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展览海报

展览名称:简述中国——甘肃出土汉简精品展

展出时间:2025年3月29日至6月15日

展出地点:辽宁省博物馆一层2号展厅

(本文图文资料据辽宁省博物馆提供。)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