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

报告:未来十五年汽车电动化最高的可能不是中国,主机厂自研趋势2030年前达到顶峰

  • 生活
  • 2025-03-31 10:11:02
  • 12
  • 更新:2025-03-31 10:11:02

过去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一直以全球化为主题,但目前市场正逐步走向东西方有别的区域化发展。近期,罗兰贝格发布《2040年全球汽车行业前景展望》报告。报告中指出,汽车行业的重大变革在并不是由出行模式改变而造成的,未来十五年汽车行业将由多极化、自动化、互联化和电气化四大关键趋势驱动。

报告指出,中国将不再是欧洲主机厂的唯一增长来源,而会成为一个几乎完全电气化、由本土汽车制造商主导的市场。未来十五年,北美大部分地区将继续以燃油车市场为主,到2040年纯电汽车占比约为38%,欧洲市场在现有政策不变的情况下电动化程度会达到99%,中国则为70%至85%,其他地区预计为50%。

随着不同区域在2040年前按各自不同的步调发展,行业将变得更加多极化,这与几十年前全球化的大趋势形成了鲜明对比。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时帅认为,全球化意味着全球贸易和商业行为按照相对统一的标准和规则开放地运作,而近年来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这些标准、体系、话语权开始分化。

“相较于物理层面的理解,现在的区域化更像是在生态、规则、标准、话语权的角力。”受此影响,全球产业链也会从全球化时期倾向扩张的趋势变化为更加保守、务实、精细化、多元化运作的状态,企业在考虑非本土业务的时候会更加谨慎。

过去以长城、奇瑞为主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出海都以燃油车为主,接下来在海外市场逐渐会转向新能源为主,尤其是南方新兴市场。时帅认为,对于中国品牌来说,今年海外市场会比前两年更加难做,“一方面你需要持续的投入,另一方面海外市场的合规门槛在提高,企业在长期投入之后也需要考虑盈利回报的现实因素。”

报告:未来十五年汽车电动化最高的可能不是中国,主机厂自研趋势2030年前达到顶峰

报告指出,到2040年全球轻型车销量将以年均1.1%的速度缓慢增长,其中欧洲和北美地区作为成熟市场发展已经达到峰值、处于饱和状态,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出现轻微负增长,中国和"全球南方"正成为新的增长点。

尽管南方市场增长速度会快于全球平均水平,例如拉丁美洲汽车市场呈现2.4%增长,印度和东南亚地区增长都超过了4%,但其全球市场的份额仅会从目前的14%上升至2040年的20%。

由于该市场小型和入门级车型在销售中占比较高,所以销量上的绝对高增长并将不会转化为收入和利润池的高增长。从整体销量占比上来看,北美、欧洲和中国仍将是核心市场。

全球汽车市场发生转变的过程中,产业链生态也在发生变革。罗兰贝格预计,短期内许多主机厂可能会增加自研比例,利用技术创造差异化,例如纯电汽车的高压电池、纯电动力系统和电子电气系统等领域。

报告:未来十五年汽车电动化最高的可能不是中国,主机厂自研趋势2030年前达到顶峰

这一趋势将在2030年之前达到顶峰,随后许多主机厂可能会再次转为向规模化、标准化、成本优势明显的零部件供应商采购,已经占据有利位置的零部件供应商将能获得额外的增长。

罗兰贝格报告显示,主机厂目前仍专注于自研电子电气和软件架构,车载软件领域尚未出现跨主机厂的标准或生态系统。据其预测,未来生态系统会按照三种不同路径发展,分别是由半导体主导的生态系统、由科技企业主导的生态系统和由主机厂主导的生态系统。这也决定着供应商和主机厂谁能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下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目前领先的半导体供应商例如英伟达、高通等企业已开始推动结合了中间件的硬件解决方案,从而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和信息娱乐等领域建立标准。为减少对第三方的依赖,主机厂会开始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不过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报告指出,最终三种模式将殊途同归,形成一个全行业通用的、独立于硬件的电子电气和软件生态系统。

当下华为智驾成为主机厂希望通过合作来提升竞争力和销量的“良药”,但随着越来越多品牌使用华为智驾,如何做到产品间的差异化是主机厂要面对的难题。时帅认为,对于主机厂来说,最核心的竞争力还是把握核心技术、整车集成和销售服务能力。“最终智驾也可能标准化,而真正的差异化在于主机厂如何将智驾方案结合实际产品,创造出差异化场景提供给消费者。”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