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正文

3岁幼儿咳嗽发烧近一月,家长竟靠查AI问诊用药?汕大医附一院医生:应以“人脑”的专业医疗意见为准

  • 汽车
  • 2025-03-31 11:03:02
  • 14
  • 更新:2025-03-31 11:03:02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 AI 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医疗领域也不例外。然而,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简称 " 汕大医附一院 ")近日披露的一起因家长过度信赖 AI 问诊而导致孩子健康危机的事件,再次为人们敲响了警钟:AI 问诊 ≠ 医疗决策,专业诊疗不可替代。

AI 问诊险酿祸,3 岁孩童经专业治疗化险为夷

记者从汕大医附一院获悉,该院接诊了一名出现反复咳嗽、发热等症状的 3 岁孩子欣儿(化名),令接诊医生惊讶的是,该患儿的症状已反反复复近一个月。

细问之后,接诊医生才得知,欣儿的父母是 95 后新手家长,在面对孩子出现上述症状时,他们并未及时就医,而是通过手机端的 AI 问诊平台自行判断为 " 普通呼吸道感染 ",并参考网络建议居家用药。然而,AI 的诊断跟建议并没有让欣儿的病情好转,直到欣儿的体温一度飙升至 40.9 ℃,并出现咳嗽加剧、精神萎靡等情况后,其父母才在焦虑中将其送至汕大医附一院急诊。

3岁幼儿咳嗽发烧近一月,家长竟靠查AI问诊用药?汕大医附一院医生:应以“人脑”的专业医疗意见为准

经医院儿科团队详细检查发现,欣儿的病情已发展为肺炎,且病原学检测提示病因复杂,显示细菌合并腺病毒感染,腺病毒载量高达 106。由于病情延误,欣儿的肺部炎症范围较大,血常规提示炎症指标显著升高,需住院接受抗感染、雾化及对症支持治疗。

" 腺病毒感染早期症状与流感、普通感冒高度相似,如发热、咳嗽、咽痛等,但其潜伏期长(2-14 天)、传染性强,且婴幼儿感染后易引发肺炎、中耳炎等并发症。" 汕大医附一院儿科主治医师张智源针对欣儿的病情进行详细解析后指出,欣儿的病情反复与婴幼儿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有关,更与腺病毒特性密切相关:" 该病毒可长期潜伏于淋巴组织,导致症状‘波浪式’反复。部分免疫功能尚未成熟的患儿可能合并细菌感染或免疫反应过激,若未及时干预,或可进展为重症肺炎甚至呼吸衰竭。"

为此,张智源医生提醒家长关注 " 危险信号 ":若孩子发热超 3 天不退、咳嗽持续加重、精神萎靡或呼吸急促(婴儿>50 次 / 分,儿童>40 次 / 分),必须立即就医。

在欣儿住院期间,儿科医疗团队为其制定了精准的治疗方案,根据检查结果动态调整抗感染方案;护理团队也每日细心监测其生命体征,耐心安抚哭闹的欣儿,记录细微病情变化。最终,欣儿得以化险为夷,顺利康复出院。

医疗专家提醒:AI 可当配角,专业诊疗不可替代

" 孩子出院那天是蹦跶着跑出病房,我们才真正放心了。" 欣儿父亲感慨。在欣儿康复出院当日,其家属为汕大医附一院送上了两面锦旗——致谢医护团队的 " 童颜绽欢笑,幼苗沐春晖 ";致敬张智源医生的 "AI 问诊险误病情,妙手回春万幸有您 "。

欣儿的遭遇不仅是一场虚惊,更是一次警示。它提醒广大父母,在科技时代,爱与责任既需要与时俱进的科学意识,更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力。

结合此次案例,汕大医附一院儿科主任吴北燕指出,AI 问诊存在诸多风险,如误判疾病严重性,AI 暂时无法识别患儿 " 间歇性好转 " 背后的隐匿性进展,且家长描述病情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也会影响 AI 结果的精准性;AI 还会忽略个体差异,儿童的年龄、免疫状态、过敏史等复杂因素难以被全面评估;此外,AI 问诊可能延误黄金治疗期,部分疾病在儿童患者中进展迅速,如腺病毒肺炎需在发病 5-7 天内干预,否则可能遗留肺功能损伤。

"AI 工具虽然便捷,但其本质是‘信息筛选器’,而非‘医疗决策者’。" 吴北燕强调,医疗始终是 " 人 " 的科学,AI 虽然在信息容量和处理速度上有优势,但无法替代医生的经验判断、动态推理和人文关怀。医生的价值在于专业收集病史、恰当进行查体、合理安排检验,将病人各项信息与临床知识和经验在 " 人脑 " 中反复验证,在 " 相似症状 " 中捕捉 " 不同病因 "," 家长可将 AI 作为健康知识补充工具,但涉及用药、诊断等关键决策时,务必秉持‘双核验证’,且应以‘人脑’的专业医疗意见为准。"

文、图 | 记者 赵映光 通讯员 林慧 杜舒哲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